close

大陸中心/綜合報導

古代科舉考試層層選拔,只有少數人能脫穎而出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古代科舉考試層層選拔,只有少數人能脫穎而出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科舉制度在中國曾經沿襲了近兩千年,從隋朝開始建立,經過唐朝的完善,後來逐漸發展到了頂峰,客觀地說,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而言,確實培養了不少人才,這些人為國家的穩定做出不小的貢獻。古代歷來就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說法,由此可見,中國古代士族的階層、地位很高,因為他們是古代官員的儲備,但想從士族階層跨越到統治階層,則需要經過科舉考試。

范進考中舉人後竟因為極度開心而發瘋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范進考中舉人後竟因為極度開心而發瘋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古代的科舉考試非常嚴格,而且層層選拔,選到最後也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能脫穎而出;范進中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,他是清代小說《儒林外史》中的一個人物,作者吳敬梓將這個人物刻畫得非常細緻生動,清楚描寫了明朝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;在小說中,范進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在讀書考試,但考到50歲時還僅僅是一個童生,這是最低的一個品級,直到54歲才勉強考上秀才,由於范進一直考不上,因此飽受鄉里恥笑,就連老丈人也非常看不起他,但范進仍一直堅持著,最後真的考中舉人,但范進卻因為極度開心而發瘋,直到老丈人掌摑才把他打醒。

范進因考中舉人而發瘋,直到老丈人掌摑才把他打醒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范進因考中舉人而發瘋,直到老丈人掌摑才把他打醒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明朝的科舉制度分為童試、院試、鄉試、會試、殿試,考生先要通過最下層地方縣、府的兩級考試,成為所謂的「童生」,才有資格進到下一級的考試之中;第二級的院試則是在更上一層的府、州里舉行,通過之後就可以稱為「生員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秀才」,能夠成為秀才已經相當不簡單了,因為只要考取秀才,就說明該考生已經脫離平民階層,成為「士人」階層了。

成為秀才後還得繼續考鄉試,亦稱「秋闈」,每三年舉辦一次,考過之後即稱為舉人,後續還有會試,而通過會試後則進入最後的殿試,由皇帝主持和出題,最終錄取的第一名便是「狀元」。古代科舉考試越往上越難,基本上鄉試是個分水嶺,即使考不上狀元,能夠拿個舉人,在自己家鄉就已經擁有很高地位,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范進會喜極而瘋了。



文章來自: 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1098569







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lkinyashwal 的頭像
    kalkinyashwal

    烏頭白馬生角